医论著作。3卷。明·张介宾撰。本书是《景岳全书》第一部分,共收医论30余篇,论述辨证、诊法及治则等多方面内容。重点阐发“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治以温补为主,对刘完素、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的治法,提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三。多因肝经湿热而致。症见阴囊红肿坚硬而痛,或阴囊湿痒,全身寒热,尿道口有色白如脓的分泌物。治宜清热利湿化浊,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好黄连(去须)不计多少。研细末,剉冬瓜肉研取自然汁,和成饼子,阴干再为末,再用汁浸和,如是七次,即用冬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冬瓜汁煎大麦仁汤送下。治消渴。
出《五十二病方》。即漏之古称。详漏条。
证名。指发热壮盛,身如烧灼或手抚病人皮肤有烫手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多见于温邪热盛的患者。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诃子皮、陈皮、厚朴各五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十丸,米饮送下。治气痢。
①指疾病呈相持状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②指切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③指操作针刺术。《灵枢·邪客》:“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
病名。见《疡疮经验全书》卷一。又名单鹅风、单蛾。为乳蛾之发于一侧者。详乳蛾、单蛾条。
病证名。指大便秘结由于脾虚而致者。《医学原理》卷五:“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水谷外入既少,则内便溺亦无,况又胃气不生,脾血不濡,大肠枯燥,是以大便或二三日只一见,或涩而不行。夫弦乃肝脉,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