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罐子草

罐子草

药材名称罐子草

拼音Guàn Zi Cǎo

别名仰天罐、高脚红缸、线鸡脚、大金钟、公石榴、倒水莲、阔叶金锦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朝天罐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opipara C.Y.Wuet C.Che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3-1.2m。茎四棱形或稀六棱形,被平贴的糙伏毛或上升的糙伏毛,叶对生或有时3枚轮生;叶柄长0.5-1cm,密被平贴糙伏毛;叶片坚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5-11.5cm,宽2.3-3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具缘毛,两面被糙伏毛、微柔毛及透明腺点;基出脉5。稀疏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长约2.3cm,长坛形,外面被刺手状有柄星状毛及微柔毛,裂片4,长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约1.1cm;花瓣4,深红色至紫色,卵形,长约2cm;雄蕊8,花药具长喙,药隔基部微膨大,末端具刺毛2;子房半下位,4室,先端具一圈短刚毛,上半部被疏微柔毛。蒴果长卵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长坛状,中部略上缢缩,长1.4-2cm,被刺毛状有柄星状毛。花果期7-9月。生于海拔250-800m的山坡、山谷、水边、路旁、疏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800m的山坡、山谷、水边、路旁、疏林中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茎四棱形,被粗毛,表面棕褐色,直径1-6mm。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长5-10cm,宽2-4c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钝或近心形,深褐色,两面均被粗毛。圆锥花序顶生,或紧缩为伞房式;小苞片卵形;花瓣4,浅紫色。

性味味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调经。主湿热泻痢;淋痛;久咳;劳嗽;咯血;月经不调;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泽兰

    药材名称岩泽兰拼音Yán Zé Lán别名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岩泽兰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亚灌木。茎匍匐,红褐色,节处生根,上部

  • 肉珊瑚

    药材名称肉珊瑚别名无叶藤、珊瑚、铁珊来源萝藦科肉珊瑚Sarcostemma acidum (Roxb.) Voigt.,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功能主治收敛,止咳,催乳。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路旁菊

    《中药大辞典》:路旁菊药材名称路旁菊拼音Lù Pánɡ Jú别名其米(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圆齿狗哇花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

  • 苦茄

    《中药大辞典》:苦茄药材名称苦茄拼音Kǔ Qié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茄科植物千年不烂心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千年不烂心(《植物名实图考》)多年生蔓生草本或亚灌木,长约2.5

  • 多穗石柯叶

    《中药大辞典》:多穗石柯叶药材名称多穗石柯叶拼音Duō Suì Shí Kē Yè别名甜茶出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来源为壳斗科植物多穗柯的叶。春、夏采收。原形态

  • 石韦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韦药材名称石韦拼音Shí Wéi英文名FOLIUM PYRROSIAE别名小石韦、飞刀剑、石皮、石剑、石兰、金茶匙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

  • 臭李皮

    药材名称臭李皮拼音Chòu Lǐ Pí别名鼠李皮。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达乌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davurica Pall

  • 白芥子

    《中药大辞典》:白芥子药材名称白芥子拼音Bái Jiè Zǐ别名辣菜子(《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

  • 热带灵芝

    药材名称热带灵芝拼音Rè Dài Línɡ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热带灵芝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采收和储藏:秋冬采集,

  • 华罂粟

    药材名称华罂粟拼音Huá Yīnɡ Sù别名山罂粟、野罂粟、藏金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裂叶野罂粟的果壳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ever nudicaule L.var.chin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