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医官院使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本草通玄》。即玄参,详该条。
病名。出《灵枢·本脏》。指咳嗽而兼见耸肩喘息等症。参见咳喘、痰饮咳嗽、息高等条。
病名。指中蛊毒所致的多种病候。包括射工病、沙虱病、水毒病、蛇蛊、蜥蜴蛊、虾蟆蛊、蜣螂蛊等。《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凡蛊毒有数种,皆是变惑之气。……凡中蛊病,多趋于死,以其毒害势甚,故云蛊毒。”《
出《褚氏遗书》。即一孕三胞胎。
病名。又名沍耳。《证治准绳·疡医》:“耳疳生疮臭秽,乃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疳时出黑臭脓。”由胃经湿热与肝经火毒相兼而成,耳中流脓色黑而腐臭。治宜清火利湿。
《疫喉浅论》卷下方。桑白皮、地骨皮、牛蒡子、栝蒌皮、甘草、连翘、鲜枇杷叶(去毛,绢包)、浙贝母。鲜芦根煎汤代水煎服。治疫喉红肿,痧见而不透,肺热甚,咳嗽气喘。
出《本草纲目》丹参条。指在腹中正在成长的胎儿。
病名。即脱臼,详该条。
五脏与体表部位相通应,五脏功能健旺正常,则相应体表部位形态强健,这种情况称“得强”。得强说明五脏的功能状态良好,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①手的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灵枢·经脉》:“大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②足趾。《素问·厥论》:“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