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肛漏

肛漏

病名。又名肛瘘、漏疮。多因肛门周围痈疽溃破久不愈而成;或由肛管直肠内壁的感染发展而来。症见肛周有疮口并与管道相通,常流脓水,疼痛或瘙痒,缠绵不愈。若患处肿硬痛,疮口凸起,脓液稠厚,病体尚壮者,属实症;管道软陷,疮口凹进,脓液稀薄,病体虚弱者,为虚证。本病以外治为主,如挂线、手术或插药线等均可随症采用。内治为辅,实证可服消漏丸,虚证宜扶正、托里、解毒辨证施治。又因漏管波及范围不同而有单纯与复杂之别,但治疗上则大同小异。

猜你喜欢

  • 初之气

    主六气之第一气。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为厥阴风木之气,主春分前60日又87.5刻。亦即由大寒至春分,其中包括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参主气条。

  • 小周天

    气功功法。全称阴阳循环一小周天。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载其功法为:呼气时,舌抵上腭,鼓腹使气下降到脐下,称气贯丹田。再吸气,收腹,足趾抓地,舌抵上腭,从会阴运气过肛门,沿督脉的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

  • 案扤(wù 务)

    按摩导引之意。机,动也。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又作案抏、案玩。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扤,也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案同桉;机通玩,意义均同;即按摩和活动肢体的意思。

  • 四棱麻

    见《湖南药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肝实热

    肝热盛之实证。《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治宜清泄肝热结合疏肝解郁。

  • 金山田七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峨参之别名,详该条。

  • 阳窍

    指人体头面部的孔窍,眼、耳、口、鼻等。头面为诸阳之会,故称。马莳《灵枢註》:“七窍者,阳窍也。”参见七窍条。

  • 心蔽骨

    即蔽心骨。详鸠尾骨条。

  • 陷谷

    经穴名。代号ST43。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陷骨。输(木)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或于内庭穴上2寸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

  • 苦酒

    出《伤寒论》。为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