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蒙筌》。即蜂蜜,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露兜竻蔃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舌苔灰黑而滑润,为寒水侮土,太阳中寒之证。一般有腹痛吐利,手足冷,脉沉细等。宜温阳散寒(见《伤寒指掌》)。
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指口中涎多或呕出涎沫的症状,多属饮邪。治宜温化,可用半夏干姜散、小青龙汤、五苓散、吴茱萸汤等方。因脾虚不能约束津液者,宜六君子汤加减;挟寒而脉迟细者,加肉桂、干姜
肛漏治法。《古今医统》:“……指用芫根煮线,挂破大肠,药线日下,肠肌日长。”即用药线(或普通丝线)或橡筋挂开漏管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扎线的张力,逐渐使局部气血阻断,使组织缓慢发生坏死,从而达到逐步切开
见《药材学》。为南烛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