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
即透邪。详该条。
【介绍】:见吴有性条。
出《梅师集验方》。即白杨树皮,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昆秀,号璞斋,安城(今广西境内)人,精于儿科,善治痘疹,撰有《麻科活人全书》(1748年后改名《郑氏瘄科保赤金丹》或《郑氏瘄略》)。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卡密之别名,详该条。
见《新疆药材》。为蒲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舌红、长大胀出口外。乃心火热毒之候,宜清心泻火,外用银针刺出恶血,再用冰片,牛黄末掺于舌上(见《伤寒舌鉴》)参见舌胀大、伸舌条。
病证名。见《济阴纲目》卷三。指未婚女子由于经血初潮,阴中炎热,当风感寒,或用凉水洗下体,或初见经血来而惊恐致成带下。亦有属冲任虚寒而致白带量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