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穴法之一。指以背俞穴与募穴相配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如胃病之取胃俞、中脘;肝病之取肝俞、期门等。详见表。俞募配穴表
见《闽东本草》。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清法之一。亦称泻肝火、清肝泻火。用苦寒药物清泄肝火的方法。用于肝火上升,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口干苦、胁痛、呕吐黄苦水、甚则吐血、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等。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
书名。又名《幼幼指掌集成》。6卷。清·孟河撰。刊于1726年。卷1~2痘症;卷3痧症;卷4~6为儿科杂病及其方治。书名“直言”寓直言无隐之义,全书文字简明。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黄练芽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背部,以两乳间距离的1/4(即2寸)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将一角顶置于大椎穴上,底边呈水平,下两角是穴;再将此三角角顶放在上一三角底边中点,其下两角也是穴,如
【介绍】:见余纲条。
近代气功练功方法之一。练功方法为:练前安心静意,闭目2~3分钟。然后随呼吸全身逐步放松。先默想从头部开始放松,特别注意两眉间(印堂穴),逐渐松至两肩、两手、胸廓、腹部、两腿、两足。再从后脑开始,逐步放
见《陆川本草》。为铁树叶之别名,详该条。
指一阵阵发热的症状。元·滑伯仁《麻症全书》:“乍热有二,一则热数日热止,过数日又作者;一则一日之间,有早发热而午凉,午发热而夜止者。此二者,皆谓之乍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