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天蛇头。证治见指疔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芋头花,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方全书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安徽青阳人。著《干金圣惠方》一书,已佚。
痰证之一。①《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曰湿痰。”多由外感而生。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②指痰湿聚于脾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在脾曰湿痰,其色黄,滑而易出,多
病证名。《素问·痿论》:“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证治准绳·杂病》:“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此热在肌肉,遇夜尤甚。”脾热有虚实之分,详脾实热、脾虚热条。
《卫生宝鉴》卷六方。又名离珠丹。炒杜仲、萆薢、巴戟天各二两,诃子五个,龙骨、朱砂各一两,炒补骨脂三两,胡桃肉一百二十个,砂仁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