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胡麻草

胡麻草

《中药大辞典》:胡麻草

药材名称胡麻草

拼音Hú Má Cǎo

出处《云南恩茅中草药选》

来源玄参科植物胡麻草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30厘米,全株被绒毛。须根锈黄色。茎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长0.5’-’2.5厘米,宽0.3~0.5厘米,全缘。花小,腋生,排成穗状花序;花萼佛焰苞状,一边开裂,长约1.2厘米;花冠管状,延长而弯曲,紫蓝色;雄蕊4,花药有距。果为蒴果。花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田埂、水边、荒地。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部。

性味性温,味酸微麻。

功能主治消肿散瘀,止血止痛。治咯血,咳血,吐血,跌打内伤瘀血,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胡麻草

药材名称胡麻草

拼音Hú Má Cǎo

英文名Herb of Cochinchina Centranthera

别名皮虎怀、蓝胡麻草、兰胡麻草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胡麻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Digitalis cochin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被刚毛,毛着生于小瘤体上,茎直立,刚硬,常分枝。叶对生;无柄;下部的长圆形,上部的条形,长1-5cm,宽约0.5cm,全缘。穗状花序顶生,花疏离;苞片叶状;互生或近于对生;近无花梗,有1对条状披针形小苞片;花萼佛焰苞状,一边开裂,长约1.2cm,全缘;先端具尖头;花冠筒状,长15-22mm,通常黄色,稍弯曲,上部扩大,裂片5枚,开展,近相等;雄蕊4,二强,两两成对,花药1室不育,窄。蒴果卵球形,长约7mm,包于宿存花萼中。种子具螺旋状条纹。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400m间的草地路旁、干燥或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株被刚毛。须根锈黄色。茎刚硬,分枝。叶对生,无柄,长圆形或条形,全缘。花腋生,花萼佛焰苞状,苞片叶状,花冠管状,棕黄色。味酸、微麻。

性味味酸;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咯血;咳血;吐血;跌打骨折;内伤瘀血;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品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白花树皮

    药材名称老白花树皮拼音Lǎo Bái Huā Shù Pí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羊蹄甲的树皮。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含鞣质10~15%。药理作用树皮及根有驱虫

  • 桂花露

    《中药大辞典》:桂花露药材名称桂花露拼音Guì Huā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性味《纲目拾遗》:"味微苦。"功能主治疏肝

  • 独角牛

    药材名称独角牛别名红皮紫陵、广东克雷木、碎骨红来源杜鹃花科独角牛Craibiodendron kwangtangense Hu,以叶、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苦、涩,凉。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散瘀消

  • 莲生桂子草根

    药材名称莲生桂子草根拼音Lián Shēnɡ Guì Zǐ Cǎo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马利筋的根。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辛,平,有毒。"

  • 华南铁角蕨

    药材名称华南铁角蕨拼音Huá Nán Tiě Jiǎ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华南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austrochinense Ching采收和储藏:

  • 橄榄

    《中药大辞典》:橄榄药材名称橄榄拼音Gǎn Lǎn别名橄榄子(《南州异物志》),橄棪(孟诜),忠果(《记事珠》),青果(《宛陵集》),青子(《东坡诗集》),谏果(《齐东野语》),青橄榄(《海槎余录》)

  • 皂角菌

    药材名称皂角菌别名树舌、赤色老母菌、扁木灵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皂角菌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ex Gray) Pat.,以子实体入

  • 三张叶

    《中药大辞典》:三张叶药材名称三张叶拼音Sān Zhānɡ Yè别名三块瓦(《广西中药志》),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广西药植名录》),跌打鼠(《文山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

  • 罗汉松根皮

    《中药大辞典》:罗汉松根皮药材名称罗汉松根皮拼音Luó Hàn Sōnɡ Gēn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竹柏科植物短叶土杉或土杉的根皮。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治跌

  • 筀笋

    药材名称筀笋拼音Guì Sǔn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筀竹的苗。原形态筀竹(《唐本草》),又名:桂竹(《本草图经》)。秆直立,高10~20米,直径3~8厘米,绿色,幼时被以白色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