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痿

脉痿

痿证之一。亦称心痿。由于心热火炎,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屡屡失血,脉失濡养所致。症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着地站立。《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又:“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治宜清心泻火养血活血。可用导赤各半汤,或六味丸合丹溪大补丸,或用大生脉汤铁粉丸、调营通脉汤等方。参见条。

猜你喜欢

  • 外科摘要

    见六种新编条。

  • 粘蝇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 古与府通。有聚集、府库之意。古人把人体内部一些传化水谷的器官,统称六府,以别于藏精气的五脏。参见六腑条。

  • 于法开

    【介绍】:晋代医家。好仙释,后学医,医术高明。撰有《议论备豫方》一书。已佚。

  • 外踝

    骨名。出《灵枢·骨度》。又名核骨。解剖学同名骨。即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 太仓公

    【介绍】:见淳于意条。

  • 黄心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白翳黄心内障。详该条。

  • 简明肛肠病学

    肛肠科著作。柏连松编撰。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和教学体会,结合现代医学及国内外有关肛肠疾病的资料文献编成。全书分三部分。上、下两篇系统论述各种常见肛门、直肠疾病之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

  • 腠理热

    病症名。①泛指皮肤、肌肉间有发热感觉。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②指少阳发热。一般以皮肤属太阳,肌肉属阳明,腠理属少阳。《伤寒贯珠集·少阳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

  • 火气

    火热之气。《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火气虽微,内攻有力。”指用火灸法治疗所产生的温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