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7卷。清·魏祖清辑。撰年不详。书中收录民间简便验方,分为外感、内伤、杂症、妇人、小儿、外症和五绝7类。现有《三三医书》本。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天才”。指浅层。参见人部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2卷。清·张德裕撰。刊于1828年。本书以药性分类,计甘温、甘凉、发散、气品、血品、苦凉、苦温、苦寒、辛热、毒攻、固涩、杂列共12类,361种药物。叙述简要,有一定参考价值。
见《福建中草药》。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五脏病以相克的次序相传,如《灵枢·病传》所言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等是。五脏病依次传其所胜,于病为逆,预后不良,故《病传》又谓:“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
见《广州植物志》。即咸虾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