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日用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乌药顺气汤,见该条。
【介绍】:见刘邦永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抄辑有《奇方类编》2卷(1719年)。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即针眼。《证治准绳·杂病》:“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详针眼条。
见大椎条。
【介绍】:见李中梓条。
针具名。指铜质所制的针具。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
病证名。见《慎斋遗书》卷八。《痢证汇参》卷二:“内伤之痢有三。有七情内伤,劳力内伤,饮食内伤。虽属一证,而治各不同。”详见七情痢、劳役痢、饮食内伤痢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