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脱肛

脱肛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还纳,中期须用手托送回,晚期常因咳嗽、用力、步行等而随时脱出。治法气虚者宜益气升陷,服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大肠者先清利湿热,兼以升提,如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之类。外治可用香荆散,五倍子白矾等煎汤薰洗。脱肛严重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应酌情选用注射疗法,手术治疗等。

猜你喜欢

  • 辨痈疽晕

    疮疡辨证方法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一。疮口周围出现红筋谓之晕。由脏腑受锐毒而成。古人认为晕少者易治,晕多者治疗较难。

  • 胞沿

    解剖部位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眼弦。详该条。

  • 摩挲(suō 梭)

    即推拿。参见摩娑条。

  • 逍遥竹

    出《简易草药》。为徐长卿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疮身痒

    病证名。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凡痘初出之时,遍身作痒,抓捏不宁,此系邪火停于肌肤皮肉之间,不能即出,故作痒也。”须按病情分别施治,如痘方出作痒,此邪气欲出,因腠理严密,热毒往来游溢其间,外不得泄,

  • 大血通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 肝阳眩晕

    病证名。指因情志不舒,烦劳过度,肝阴暗耗,而致肝阳上僣引起者。症见时时头晕头痛,睡眠不宁,容易激动,脉弦。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等方。肝阴偏虚者,心烦少寐,舌红少苔,宜滋养肝肾之阴,用二至丸、

  • 地瓜儿

    见《救荒本草》。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 内证头痛

    病证名。指内伤头痛。《内外伤辨·辨头痛》:“内证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详内伤头痛条。

  • 眼珠

    又名目珠。即眼球。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眼珠外壁由黑睛和白睛组成。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为瞳神。黑睛后接白睛。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