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虚寒

猜你喜欢

  • 古傣医验方译释

    傣医方书。周兆奎等主编。全书载傣医古验方200首。涉及预防、保健、内、外、妇、产、儿、骨伤、五官、皮肤、传染等各科用药内容。为整理和研究民族医药提供了丰富资料。1990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 手厥阴

    即手厥阴心包络经。详该条。

  • 温补

    补法之一。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肾气虚寒用右归丸。

  • 喉咙科

    即喉科。详该条。

  • 幼科证治准绳

    书名。《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幼科准绳》。9卷。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卷1证治通论及初生门;卷2~9将儿科诸病分属五脏,列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类。

  • 逸风疮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多由素体气血亏虚,风邪乘之,郁阻肌肤而成。其症遍体起小丘疹,自觉瘙痒,如疥疮状。治宜养血疏风。内服消风散化裁,外用苦参汤水煎后加猪胆汁四枚,调匀外洗。类似痒疹。

  • 馒头果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算盘子之别名,详该条。

  • 小牛黄丸

    《审视瑶函》卷四方。牛黄、珍珠、朱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沉香、雄黄、人参各一钱,琥珀八分,麝香三分,煅钟乳石一钱半,白芷、当归尾各二钱半。为末,老米饭为丸,粟米大,每服一分,空腹、临

  • 吐臭水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证治汇补》卷五:“臭水是肠中逆来。”多因胃气大伤所致。

  • 目珠痛

    证名。见《赤水玄珠》卷三。指眼珠痛,参见目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