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院使掌管医事。官阶正三品。
见《滇南本草》。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孔济。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平不详。
病名。指患在四肢的痹症。见《临证指南医案·痹》。详风痹、寒痹、湿痹条。
即进针。《难经·七十难》:“初下针沉之,至肝肾之部,得气引持之。”见进针条。
辨证论治术语。指疾病的发病、病因、病理上先后主次的标本关系。辨别这些关系,作为治疗主次步骤的依据。参见标本条。
病名。《仙传外科集验方》。“附骨疽,又名白虎飞尸。”详附骨疽条。
病证名。眼睑频繁的剳动。又名眼睫连劄。《小儿药证直诀》:“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剳也。”治宜清肝祛风,用柴胡清肝散。如目剳面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绝痧方,见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惠然《黄乔嶽眼科全集》。谓目至黄昏则视物不清,参见目常日夕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