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佩文斋广群芳谱·药谱条。
皮肤上细小的皱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面多少理。”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银海精微》:“硬睑硬睛者,胞睑睛珠俱木,痛涩难运,膈间积热,风热上壅,气血凝滞,睛睑坚硬。”治法:宜祛风清热,活血散瘀。内服当归活血煎或归芍红花散加减,并可洗。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参见胞衣不下条。
经外穴名。见犊鼻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病证名。即目常日夕昏。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I18。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权髎。别名兑骨。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太阳之会。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布有面神经,眶下神经,面横动,静脉。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可见于痰饮之症。参见目黯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