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菊花叶

菊花叶

《中药大辞典》:菊花叶

药材名称菊花叶

拼音Jú Huā Yè

别名容成(《金匮玉函方》)。

出处《别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

性味《本草求原》:"辛甘,平。"

功能主治治疔疮,痈疽,头风,目眩。

①《食疗本草》:"作羹,主头风,目眩,泪出,去烦热,利五脏。"

②《日华子本草》:"明目。生熟并可食。"

③《本草求原》:"清肺,平肝胆。治五疔、疳疔毒、痈疽、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疔肿:菊叶一握(冬用其根),捣汁服一升。(《纲目拾遗》)

②治疔毒,及一切无名肿毒:白菊花叶连根,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滚酒调服;用酒煮服亦可,生用更妙。病重宜多服。渣敷患处,留头不敷,盖被睡卧出仟。(《寿世良方》菊花饮)

③治红丝疔:白菊花叶(无白者,别菊亦可,冬月无叶,取根),加雄黄钱许,蜓蚰二条,共捣极烂,从头敷至丝尽处为止,用绢条裹紧。(《纲目拾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菊花叶

药材名称菊花叶

拼音Jú Huā Yè

英文名Chrysanthemum leaf

别名容成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Tzve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洗净,鲜用或晒。

原形态菊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5-15cm,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直径2.5-20cm,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瘦果不发育。花期9-11。

化学成分叶含多种游离氨基酸[1]。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解毒消肿。主头风;目眩;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1.治疔肿:菊叶一握(冬用其根),捣汁服一升。(《纲目拾遗》)2.治疔毒,及一切无名肿毒:白菊花叶连板,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滚酒调服;用酒煮服亦可,主用更妙。病重宜多服。渣敷患处,留头不敷,盖被睡卧出汗。(《寿世良方》菊花饮)3.洽红丝疔:白菊花叶(无白者,别菊亦可,冬月无叶,取根),加雄黄钱许,蜒蚰二条,共捣极烂,从头敷至丝尽处为止,用绢条裹紧。(《纲目拾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江风毛菊

    药材名称龙江风毛菊拼音Lónɡ Jiānɡ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grass of Amur saussurea别名东北燕尾风毛病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

  • 小石仙桃

    药材名称小石仙桃拼音Xiǎo Shí Xiān Táo别名对叶草、双叶岩珠、岩珠、双叶石枣、珠兰、岩豆、山枣、小叶石橄榄、水橄榄柳仔、果上叶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对叶草,生云南山石上。根如麦门冬,累

  • 青药

    药材名称青药拼音Qīnɡ Yào别名水白菊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药的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50厘米,上部被密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

  • 冠唇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冠唇花药材名称冠唇花拼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野藿香、牙皮湾[傣]、广藿香[云南]来源唇形科冠唇花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

  • 山梅花根皮

    药材名称山梅花根皮拼音Shān Méi Huā Gēn Pí别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绢毛山梅花的根皮。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5

  • 冰糖

    《中药大辞典》:冰糖药材名称冰糖拼音Bīnɡ T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性味味甘,性平,无毒。归经入脾、肺二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嗽,化痰涎.(性味

  • 吴茱萸叶

    《中药大辞典》:吴茱萸叶药材名称吴茱萸叶拼音Wú Zhū Yú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吴茱萸"条。化学

  • 胡麻叶

    药材名称胡麻叶拼音Hú Má Yè别名青蘘、巨胜苗(《本经》),蔓、梦神(《吴普本草》),胡麻苗(《寿亲养老新书》)。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叶。化学成分

  • 山桂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桂花药材名称山桂花拼音Shān Guì Huā别名木本远志、木本瓜子金来源远志科山桂花Polygala wattersii Hanc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湖

  • 零陵香

    药材名称零陵香拼音Línɡ Línɡ Xiānɡ别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蕙草(《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铃香、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