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蓼螺

蓼螺

药材名称蓼螺

拼音Liǎo Luó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蛎敌荔枝螺及疣荔枝螺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urpura gradata Jonas[Thais trigona(Reeve)]2.Purpura clavigera Kuster[Thais clavigera Kiuster]

采收和储藏:退潮后,于沙滩捕捉,捕得后,沸水烫死,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1.蛎敌荔枝螺,贝壳呈菱形,质坚厚,一般壳高31mm左右,宽20mm,大者高33mm,宽21mm,螺旋部短,螺层约6层,缝合线呈浅沟状。壳顶尖,光滑。体螺层上部膨大,基部缩小,形成螺体两端略尖细。壳表黄白色或青灰色,有灰褐色或棕色的不规则纵纹,杂有紫褐色斑,各螺层具螺旋肋,肋间还有细肋。每螺层中部和体螺层上部的壳面征凹,成为一弧面。壳口长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棕色斑纹和肋。外唇薄,边缘有多数褶襞;内唇后部略薄,前部加厚,脐浅,仅残留小的凹陷。前沟较短,为一小缺口。厣角质,棕色。

2.疣荔枝螺,贝壳纺锤形,质坚厚,一般高25-33mm,宽16-21mm,螺层约6层,缝合线极浅,螺旋部略高,壳历略膨胀,有较细螺肋,生长线细密。壳表灰绿色或黄褐色,常杂以白色纵条纹。各螺层具有棕褐色的旋形疣肋,以肩部的疣肋较粗大,由边疆的疣状突起组成,体螺层膨大,有5条旋形疣肋,上2条粗大,下3条较细弱。壳口卵圆形,内面黄白色或粉黄色,有瓷光,外唇薄,内侧为紫褐色,有与壳面肋间相应的5个齿突,有瓷光,外唇薄,内侧为紫褐色,有与壳面肋间相应的5个齿突,内唇加厚,淡黄色,遮盖假脐。前沟短,缺刻状厣角质,薄,棕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至低潮线下1.5m左右的岩石海底,或在河口附近有附着物的泥沙质海底,雌雄异体,4-10月为产卵其,。卵鞘筒状,黄色,内含卵子40-250个,产卵不止1次。肉食性,为牡蛎养殖的主要敌害之一。

2.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潮下带岩礁间,常附着在牡蛎的空壳内。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2.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1)蛎敌荔枝螺,贝壳小型,近于菱状,两端尖细,表面青灰色中略带白色,具有灰褐色中棕色不规则的细肋,壳口长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棕黄色花方和肋。气微,味微咸。

(2)疣荔枝螺,贝壳较小,略中小型椭圆形,高约33mm,宽约21mm。螺层约6层,缝合线浅,不明显。螺旋部约为壳高的1/3,每一螺层中部有环列明显的疣状突起。体螺层有5裂疣状突起。整个壳表面密布较细的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纹。表面灰白色,突起部呈黑灰色。壳口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大块黑色或褐色斑。外唇薄,内唇淡黄色,略直,光滑。质坚硬。气微,味微咸。

化学成分1.疣荔枝螺,贝壳含锰铁、钴、镍、铜、锌、镉、锶等微量元素,并含消旋-α-亚氨二丙酸(meso-α-iminodipropionic acid),左旋-α-亚氨丙酰乙酸(D-α-iminopropioacetic acid),含挥发性化合物丙酮(acetone),硫化氢(hydrosulfuric acid),甲基硫醇(methyl mercaptan),甲硫醚(dimethyl sulfide),二甲基化二硫醚(dimethyl disulfide),泰尔维尔定(tyriverdin)A、B,泰尔红紫(tyian purple)。

2.蛎敌荔枝螺,贝壳含碳酸钙、微量元素铁、铜等,并含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丝氨酸(serine),丙氨酸(alanine)等,以及脂类、胆甾醇(cholesterol)。还含β,β-二-甲基丙烯酰胆碱(β,β-di-methylacrylcholine),丙烯酰胆碱(acrylcholine)等。

药理作用蛎敌荔枝螺含有β,β-二-甲基丙烯酰胆碱和丙烯酰胆碱。前者能兴奋颈动脉窦受体,刺激呼吸和兴奋交感神经节,还有阻碍神经肌肉传导的作用。后者具有神经肌肉传导性能,并显尼古丁作用。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软肾散结;清热解毒。主淋巴结结核;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外用:适量,煅灰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蒜

    药材名称小蒜拼音Xiǎo Suàn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夏、秋采挖,去净

  • 白花龙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龙胆药材名称白花龙胆拼音Bái Huā Lónɡ Dǎn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高山龙胆Gentian algida Pall.,以全草入药。7~9月采挖带根全

  • 伏毛苎麻

    药材名称伏毛苎麻拼音Fú Máo Zhù Má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 var. Ni

  • 刺血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血红药材名称刺血红拼音Cì Xuè Hónɡ别名花叶假杜鹃来源爵床科刺血红Barleria lupulina Lind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

  • 蚺蛇膏

    《中药大辞典》:蚺蛇膏药材名称蚺蛇膏拼音Rán Shé Gāo别名蟒油(《纲目拾遗》)。出处《别录》来源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脂肪。性味①《别录》:"平,有小毒。"

  • 无腺橉木

    药材名称无腺橉木拼音Wú Xiàn Lìn Mù别名山莓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橉木的根、叶、果。原形态落叶乔木,高8~16米。枝黑褐色,

  • 羖羊角

    《中药大辞典》:羖羊角药材名称羖羊角拼音Gǔ Yánɡ Jiǎo出处《本经》来源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绵羊的角。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小白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9天,灌胃给予绵羊角100%煎剂,

  • 斑茅花

    《中药大辞典》:斑茅花药材名称斑茅花拼音Bān Máo Huā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 豨莶草

    《中国药典》:豨莶草药材名称豨莶草拼音Xī Xiān Cǎo英文名HERBA SIEGESBECKIAE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 鸟巢菌

    药材名称鸟巢菌拼音Niǎo Cháo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鸟巢菌科真菌粪生黑蛋巢菌和隆纹黑蛋巢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athus stercoreus (Schw.)de T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