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
《邵氏医书三种》之一。清·邵登瀛撰。刊于1815年。作者鉴于冬温、春温、温疫、湿温于盛行时常夹杂温毒病证,遂参酌吴又可、喻嘉言二家之说,旁集有关医著编成。邵氏于温毒、疫病证治阐述尤详。书后附列治疗方剂
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见橘皮竹茹汤条。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手掌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黑大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脊骨弯曲突起,如龟之背。《小儿药证直诀》:“儿生下客风入脊,逐于髓,即成龟背。”或由胎禀不足,调养失宜,脾肾两虚,脊骨柔弱所致。症见脊柱弯曲畸形,高突隆起,步行伛偻,形体羸瘦。可见于佝偻病、
二十四节气之一。《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的最冷时期。
经外奇穴别名。出《刺疔捷法》。即上迎香,见该条。
出《三奇方》。为南天竹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