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即温阳利湿,详该条。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洪炜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南五味子,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海药材》。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审视瑶函》卷四方。龙胆草(酒炒)、白芷、白芍药、防风、炒牛蒡子、黄芩、炒栀子仁、川芎、生地黄、当归身、羌活、荆芥穗各等分,炒大黄、甘草各减半。为细末,每服四钱,水煎,食后服。治阳漏,症见眼白天流水,
痰证之一。因火邪灼津,燥痰日久,气虚津枯,痰液粘结所致。以结于喉部为多见。《明医杂著·痰饮》:“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治宜散结化痰可用加味甘桔汤合清化丸。一名梅核气。参老痰条。亦有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