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烦

虚烦

证名。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多由伤寒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胸中,或病后余热留恋,或津涸、血虚肾亏痰饮虚劳等所致。常伴郁闷不寐口干咽燥等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主之。”《类证治裁·烦躁》:“其杂症虚烦,因津涸燥结而烦者,人参固本丸枣仁竹叶。因血虚烦渴,至夜躁热尤甚者,当归补血汤。因肾水下竭,心火上炎而烦者,生料六味丸煎服。病后余热欲吐,虚烦不安者,人参竹叶汤竹茹汤。病久烦热不止,六味汤加枣仁。肥人虚烦不眠为痰,温胆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亦有虚烦状似伤寒,但不恶寒,头身不痛,脉不紧数者,则可选竹叶汤(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猜你喜欢

  • 方海

    蒙医方书。占布拉用藏方撰于十九世纪。载方剂200个。方剂按临床用药作用分别载入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1977年由内蒙古巴盟临河县人民医院蒙医科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研究所蒙译,改书名为《蒙医金匮》

  • 针解篇

    《素问》篇名。本篇解释用针的道理,故名。内容从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说明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法则,要按病的程度不同,确定九种针的用法。文中还解释了针感、候气和出针等问题。

  • 草果仁

    见《传信适用方》。为草果之处方名,详该条。

  • 天数

    天赋的度数,即指生命过程中生长、盛壮、衰老的自然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人年老而无子,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 北刘寄奴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 缠骨

    骨名。桡骨的俗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臂骨者,……其在上而形体短细者为辅骨,俗名缠骨。”

  • 李子野

    【介绍】:见李駉条。

  • 续本事方

    见本事方续集条。

  • 伤食腹胀

    病证名。食物停滞而致的腹胀。多由脾胃功能失常,消化障碍所致。《幼科发挥》:“有食饱伤胃而胀,法宜消导之,不可攻下也;有脾虚不能消食,食饱则胀者,此宜补脾,以助其传化可也。”消导用保和丸加枳壳、厚朴;补

  • 湿热便血

    病证名。见《金匮翼》卷二。多因饮酒嗜辛,胃中蕴积湿热,下注大肠,灼伤阴络所致。《石室秘录·通治法》:“血之下也,必非无故。非湿热之相侵,即酒毒之深结。若不逐去其湿热、酒毒,而徒尚止涩之味,吾未见其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