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蚕豆茎

蚕豆茎

《中药大辞典》:蚕豆茎

药材名称蚕豆茎

拼音Cán Dòu Jīnɡ

别名蚕豆梗(《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

化学成分茎含山柰酚、对羟基苯甲酸、延胡索酸、白桦脂醇等。茎、叶、花、豆荚都含D-甘油酸。

药理作用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参见"蚕豆荚壳"条。

功能主治止血、止泻。治各种内出血,水泻,烫伤。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水泻。外用治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烧灰调敷。

复方①治各种内出血:蚕豆梗焙干研细末。每日三钱,分三次吞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水泻:蚕豆梗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蚕豆茎

药材名称蚕豆茎

拼音Cán Dòu Jīnɡ

英文名stem of Broadbean

别名蚕豆梗。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fab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蚕豆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化学成分嫩枝含山柰酚(kaempferol)。

药理作用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参见蚕豆荚壳条。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止泻;解毒敛疮。主各种内出血;水泻;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焙干研末,9g。外用:适量,烧灰调敷。

复方①治各种内出血:蚕豆梗焙干研细末。每日三钱,分三次吞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②治水泻:蚕豆梗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水泻。 外用治烫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铜棒锤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棒锤药材名称铜棒锤拼音Tónɡ Bànɡ Chuí别名铜锤紫堇来源罂粟科紫堇属植物条裂紫堇Corydalis linarioides Maxim.,

  • 杜鹃花根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根药材名称杜鹃花根拼音Dù Juān Huā Gēn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汪连仕《采药书》)。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

  • 鸬鹚骨

    《中药大辞典》:鸬鹚骨药材名称鸬鹚骨拼音Lú Cí G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功能主治陶弘景:"主鱼鲠。"复方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

  • 黄颔蛇骨

    《中药大辞典》:黄颔蛇骨药材名称黄颔蛇骨拼音Huánɡ Hàn Shé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功能主治《纲目》:"治久疟,劳疟。炙,入丸

  • 柳白皮

    《中药大辞典》:柳白皮药材名称柳白皮拼音Liǔ Bái Pí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枝或根部的韧皮。全年可采。除去栓皮及木质部,取韧皮用。化学成分含水杨甙及3.10

  • 澜江百合

    药材名称澜江百合拼音Lán Jiānɡ Bǎi Hé别名察区大丝美多(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澜江百合的鳞茎。8~9月采挖,洗净泥土,剥取鳞片,用开水略烫,晒干

  • 测试

    药材名称测试拼音Cè Shì英文名Spiderflower Root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om

  • 水红木叶

    药材名称水红木叶拼音Shuǐ Hónɡ Mù Yè别名吊白叶、粉帕叶、炒面叶、揉白叶、粉桐叶、灰叶子、野灰靛叶、摸翻脸、翻脸叶、马番莲、抽刀红、捏面樟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水红木的叶或树皮。拉丁植

  • 林背子

    药材名称林背子拼音Lín Bèi Zǐ别名野漆树根(《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木蜡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

  • 山棯叶

    药材名称山棯叶拼音Shān Shěn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叶。全年可采。性味甘,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②《本草求原》:&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