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
病名。因误食钩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解毒诸候》。钩吻又名断肠草、胡蔓藤、烂肠草、黄藤、毒根等。有剧毒。误食后初见口咽脘腹烧灼疼痛,呕噁流涎,吞咽困难,或腹胀腹泻。继则眩晕语蹇,肢麻无力,
【介绍】:元代医家。山东东平人。精医术,撰有《如宜方》二卷。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下林,穴在上林下一夫。”所指即下巨虚,见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炉甘石,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月阙疮。详该条。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将药物精制成药液,滴入眼中,每日三至四次不等。
见《本草纲目》。为螳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血行凝滞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血滞腹痛之症,不作胀,不饱满,饮水作呃,遇夜更痛,痛于一处,定而不移,服行气消化之药不应,以热物熨之稍减,此血滞停瘀之症也。”多因七情郁结或饮食不节、
药物学著作。3卷。清·仲学辂撰。1910年刊行。本书是在《本草崇原》一书基础上增补校订而成。增补的内容主要选自《本草经读》、《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以及《医学真传》、《侣山堂类辨》等书,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