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噎膈

血噎膈

膈证之一。《医方考》卷三:“血噎膈者,或因跌扑,或因大怒,血积胸膈,久久凝结,令人妨碍饮食,得热则宽,得寒则痛是也。”又名血膈。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外感呃逆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

  • 化骨莲

    见《草药手册》。为玉簪花之别名,详该条。

  • 增订胎产心法

    书名。①清·阎纯玺撰,沈棪增订。详见胎产心法条。②清·医无闾子著,季维翰增订。2卷。刊于道光年间。论述胎产常见诸病证治。

  • 头目不清利

    证名。见《兰室秘藏·头痛门》。指头脑不爽利及视物模糊的感觉。《东医宝鉴·外形篇》:“此由风湿热痰涎郁于精明之府,故头目不为清爽。宜川芎丸、防风散、川芎散、沃雪汤、清神养荣汤。”肝阳上亢、气郁等均可引起

  • 香橘饮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一方。木香、白术、半夏曲、橘皮、茯苓、砂仁各五分,丁香、炙甘草各一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气虚眩晕。

  • 伤津

    即津液受伤。一般指热性病过程中,由于高热,出汗过多,或感受燥邪,肺胃津液耗伤而出现的证候。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鼻干咽燥、喉干痛。胃津受伤,则见烦躁、渴饮不止、咽干口燥等。

  • 李药师

    【介绍】:明代医家。生平事迹不详。著有《金鎞秘论》十二卷,佚。根据《四库全书提要》所载该书的自序,可知这本书专论治眼病方法。所谓“金鎞”是引用佛书金鎞刮眼的说法。

  • 脏结

    古病名。①状似结胸,心下痞硬,按之痛,时时下利,饮食如故,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紧细小。多因太阳病误下,邪气乘虚入里,与阴寒互结所致。治宜温脏散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

  • 六府

    即六腑,详该条。

  • 细叶亚婆草

    见《广东中草药》。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