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
即补脾益气。详该条。
即补脾益气。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卒吐逆……又方:灸两手大拇指内边爪后第一文头各一壮。”后《太平圣惠方》、《针灸集成》等均有记载,并谓治小儿雀目,目生白翳,指不能屈伸等。《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以大指甲后
上、中、下焦同现虚寒的病证。上焦心肺的虚寒,可见精神不守,气短不足,语声不扬;中焦脾胃的虚寒,可见腹痛,肠鸣,洞泻下利,腹满喜按;下焦肝肾的虚寒,可见大便洞泄,小便清长,或遗尿,腹满身重。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露兜竻蔃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经集注》。为决明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峨参之别名,详该条。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考》。即经来出白虫。详该条。
即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
见《闽东本草》。为山矾根之别名,详该条。
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定位。《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谓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因而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