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注温疫论
见温疫论条。
见温疫论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五:“此症上下生之,其形虽一,而中间皮好,但内肉溃烂,初起红色,亦不大痛,日渐溃烂。此症之来,六气七情所感,严寒酷暑所遇,积毒于脏腑,或年老男妇性度怡默而亦患此者,恐平居坐卧湿
病证名。指因感受寒邪所致的腹痛。《类证治裁·腹痛》:“感寒腹痛者,气滞阳衰,喜热手按,脉沉迟,治在温中,香砂理中汤去白术。”详寒气腹痛条。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胆经。详该条。
古代对水肿病的分类。历代说法不一:①《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水有十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气水。”②《诸病源候论·水肿病
见《要药分剂》。为芦笋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85卷。朝鲜俞孝通、卢正礼、朴允德奉旨合纂。成书于1433年。广泛采摭中朝医籍,分类汇辑医方。所引中国医籍占绝大多数,大约有一百数十种方书,所引朝鲜医籍仅仅数种。该书卷首为“针灸法”,引《针灸资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卷四。①系指咽喉肿起,喉道闭阻。《医林绳墨》卷七云:“其症咽嗌干痛,喉咙作肿,颌不可咽,舌不可吞,水谷难入,入则反往鼻孔出,故曰喉闭。”多由肝肺火盛,复感风寒、或过食炙煿膏粱醇酒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腹胀,后闭,食为寒呕,名太阴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见六经厥、厥证条。
眼的部位。见《医学纲目》卷十三。即眼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