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沈明宗《医征女科》。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石斛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主治疟疾。微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与冷灸相对而言,称利用各种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热灸,如艾灸、灯火灸等。
即舌之尖端。《辨舌指南》第一编第一章:“舌尖,内应心。”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左耳根部、形似蜂窠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茎干或枝条的木部。分布东北、华北、甘肃、河南。甘,平,无毒。祛风湿,消肿止痛,收敛黄水。治风湿性关节
证名。指表热、里寒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本体虚寒,外感温邪所致。详见表热证、里寒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