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时病论》卷四方。又名雷氏却暑调元法。煨石膏四钱,滑石、茯苓各三钱,制半夏一钱,东洋参、麦门冬各二钱,粉甘草六分,粳米一撮。水煎服。治暑热极盛,元气受伤。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见《本草推陈》。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为黄疸两大类型之一。见《伤寒微旨论》。《景岳全书·杂证谟》:“阳黄证因湿多成热,热则生黄,此即所谓湿热证也。”由湿热蕴蒸肝胆,胆热液泄,外渗肌肤,下流膀胱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尽黄。主要症状为发热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胎前二乳肿痛,身发寒热,名乳吹。”即妊娠乳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