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踝骨条。
①即悬雍垂。详该条。②形容浮取更大,稍按则小的脉象。《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目见东南二风则涩痛泪出,……乃肝之自病,气盛于血,发春夏者多。”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经来如屋漏水,头昏目眩,小腹作痛,更兼白带,咽中臭如鱼腥,恶心吐逆,此血虚有热也。先用理经四物汤(四物汤加白术、柴胡、香附、延胡索、三棱、黄芩),次用内补当归丸。”
见顾氏医镜条。
证名。出《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多因阴血本亏,复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或瘀血留滞所致。以四肢多见。其状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杂证会心录·挛症》:“拘挛属肝,肝主身之筋也。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
针灸著作。又名《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通玄指要赋》。1卷。元·窦杰撰于1232年。内容主要是根据常用的43个针灸要穴主治所编成的一篇歌赋,赋后附有针灸补泻等几篇短论。现有1936年《丛书集成》影印本(
见《广东中草药》。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代作品。不著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