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吴普本草》。即菟丝子,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鹿肾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毫毛耸然直竖。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证名。指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王肯堂《胤产全书》。亦名胎前停食。孕妇脾胃虚弱,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而致食水停滞。症见脘腹胀满,或呕吐泄泻。因饮食停滞而胀满者,治宜消食导滞健脾,方用保和丸,恶心呕吐加枳壳、砂仁;伤食腹满泄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见《蟹谱》。即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