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三里

足三里

经穴名。代号ST36。《灵枢·本输》原名三里下陵。《圣济总录》名足三里。别名鬼邪下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土)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分支,深层正当腓深神经;并有胫前动、静脉通过。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麻痹脚气;以及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并有强壮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图73)。

图73

猜你喜欢

  • 天河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天河水。①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河穴,在膀膊中,从坎宫小天心处,一直到手弯曲池。清者,以我手三指,或二指,自大横纹推到曲池,以取凉退热,

  • 天庭

    ①又名阙庭。额部的中央。望诊作为诊察头面部疾患的参考。《灵枢·五色》:“庭者,颜也。”又“庭者,首面也。”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①位于额上,眉心穴的上方。与其它穴位配伍,能发汗。《保赤推

  • 退法

    ①刺法名。指退针的方法。《针经指南》:“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针灸问对》又掺以呼吸,分别补泻,提出:“凡施补泻,出针豆许,补时出针宜写三吸,写时出针宜补三呼,

  • 吴师机

    【介绍】:见吴尚先条。

  • 倪涵初疟痢三方

    书名。清·倪涵初手定。撰年不详。倪氏对疟疾、痢疾各拟三方,介绍其适应症及加减用法,处方平易有效。对于痢疾治法,提出忌温补、忌大下、忌发汗、忌分利四忌。本书后刊入《济世专门编》中。

  • 和胃

    又称和中。是治疗胃气不和的方法。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暖气吐酸、厌食、舌淡苔白等证候,用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等药。

  • 太阳之人

    “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外貌特征是“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性格特征是“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其体质特点是“多阳

  • 天人相应

    指人对天地自然的依循与适应关系,是指导中医学术的基本观念之一。《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或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均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基本

  • 掣节

    证名。《灵枢·五邪》:“邪在肝……行善掣节。”掣,牵引;节,关节。行善掣节,是行动时多牵掣其关节之意。

  • 开合枢

    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合”与“阖”同义,故“开合枢”即“开阖枢”。参见关、阖、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