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术语。见《针灸集成》。指灸疮的化脓状态。
【介绍】:唐代道家。知医,善摄生,撰有《摄生录》3卷,已佚。
【介绍】:见王惟德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降香桃花散,见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牛马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医贯》卷五:“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
证名。黄乔岳《眼科全集》:“此症因肝虚,故受克而泪横溢出,点滴如梅花碎地之状。”参见流泪症条。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见《保健药石——麦饭石》。为麦饭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蔬食谱》、《中朝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