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跗肿

跗肿

证名。跗(fū),同趺。即足背。指足背肿。出《素问·气交变大论》。为水肿病症状之一。参见水肿脚肿条。

猜你喜欢

  • 楝根木皮

    见《本草纲目》。即苦楝皮,详该条。

  • 察翳法

    眼科检查方法之一。见《银海精微》。主要观察目翳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色泽等,以助辨证与治疗。

  • 甘疽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膺,名曰甘疽。”多由忧思气结而成。生于胸部中府穴下。初起如谷粒,色青,逐渐长大形如瓜蒌,色转紫红,坚硬疼痛,憎寒壮热。溃脓,稠者为顺;若过十天、半月,不成脓,寒热不解,脉见

  • 巢元方

    【介绍】:隋代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任太医博士,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巢氏等思想少保守,多革新,敢于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敢

  • 病证名。详厥证条。

  • 拉汗果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罗汉果,详该条。

  • 足厥阴脉

    经脉名。即足厥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厥阴脉:系于足大指(丛)毛之上,乘足〔跗上廉〕,去内腂(踝)一寸,上腂(踝)五寸,而〔出大(太)阴之后〕,上出鱼股内廉,触少腹,大渍(眦)旁。是动则〔病:丈〕夫

  • 舟楫之药

    同舟楫之剂。详该条。

  • 肠痔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肛边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者,肠痔也。”即肛门周围脓肿而伴有恶寒发热者。参见肛门痈条。

  • 痰秘

    病名。因痰饮湿热阻滞肠胃所致。《张氏医通·大小府门》:“痰秘者,痰饮湿热阻碍,气不升降,头汗喘满,胸胁痞闷,眩晕腹鸣。半夏、茯苓、木香、槟榔、枳实、橘红、香附、白芥子、姜汁、竹沥。不应,加大黄、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