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跳皮树

跳皮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跳皮树

药材名称跳皮树

拼音Tiào Pí Shù

来源木犀科锈毛白枪杆Fraxinus ferruginea Lingelsh.,以树皮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收敛,消炎。主治顽固性腹泻,痢疾,蛔虫病。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跳皮树

药材名称跳皮树

拼音Tiào Pí Shù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锈毛白枪杆树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呈鱼鳞开裂脱落。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21,卵圆状披针形,大小变化较大,叶柄及叶脉密被锈色绒毛。翅果长约3厘米。种子1粒。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下或竹林边。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凉,味苦涩。

功能主治收敛,消炎。治顽固性腹泻,痢疾,蛔虫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顽固性腹泻:跳皮树加胡椒三至五粒。用水久煎服。

②治实热症大便燥结:跳皮树研粉,开水冲服五分至一钱,可通便。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大扁竹兰

    药材名称大扁竹兰拼音Dà Biǎn Zhú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扇形鸢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wattii Bake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除去茎叶,洗净,切段晒干。原形

  • 桄榔面

    《中药大辞典》:桄榔面药材名称桄榔面拼音Guānɡ Lánɡ Mià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桄榔树干髓部的淀粉。将树干割断,去皮,取髓部晒干,磨粉。性味《纲目》:&quo

  • 丝瓜蒂

    《中药大辞典》:丝瓜蒂药材名称丝瓜蒂拼音Sī Guā Dì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瓜蒂。夏、秋季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功能主治①《学圃杂

  • 狭叶败酱

    药材名称狭叶败酱拼音Xiá Yè Bài Jiànɡ别名白升麻(《贵州草药》)。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狭叶败酱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朱砂根叶

    药材名称朱砂根叶拼音Zhū Shā Gēn Yè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朱砂根"条。化学成分叶含酚类,氨基酸、糖类、皂甙。功能

  • 甘松

    《中国药典》:甘松药材名称甘松拼音Gān Sōnɡ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NARDOSTACHYOS别名甘松香来源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

  • 山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草药材名称山苦草别名苦草、胆草来源唇形科山苦草Ajuga pantantha Hand. 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消炎解毒。主治慢性

  • 长尾复叶耳蕨

    药材名称长尾复叶耳蕨拼音Chánɡ Wěi Fù Yè ěr Jué英文名Simple Arachniodes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稀羽复叶耳蕨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

  • 地蚕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蚕药材名称地蚕别名土冬虫草、白冬虫草、白虫草、肺痨草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地蚕Stachya geobombycis C. Y. Wu,以块茎入药。秋季采,洗净鲜用或蒸熟晒干。性味

  • 寻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寻骨风药材名称寻骨风拼音Xún Gǔ Fēnɡ来源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