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即足背发。见该条。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见龙木论条。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心脾二藏有瘀热所为。心主于舌,脾之络脉,出于舌下,若身面发黄,舌下大脉起青黑色,舌噤强不能语,名为噤黄也。”参见黄疸有关条。
上列齿的牙床。详牙床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寒气,则呕吐恶心。”参见七气、九气条。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甘遂(面裹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过,去面焙干)、大戟(醋浸煮干)、芫花(醋浸煮)各半两,黑牵牛子、大黄各一两。为细末,水泛为丸,小豆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临卧温水送下。
痰饮的古称。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证第一》。详痰饮条。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
①手指。《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受血而能摄。”②足趾。《素问·厥证》:“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