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四针掌后横纹,名鬼心。”原注为太渊穴。《针灸大全》则指为大陵穴,今多从此说。
证名。见《证治要诀·脚气》。即足心痛。参见该条。
病名。见《济阴纲目》卷十三。多因产后气血亏虚、乳汁化源不足,或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乳汁壅滞不行所致。气血亏虚者乳房无胀痛感,唇色淡白,面白,食少体倦。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用《傅青主女科》通乳丹
即门牙。详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陈乾疽发两肩及两臂。三四日痛不可动,五十日身热而赤,六十日可刺,……。”证治同肩疽。详该条。
一名《饮食辩录》。6卷(其中卷1及卷6又各分上下)。清·章穆撰。刊于1823年。分总类(包括水、火、油、代茶)、谷类(包括饭、粥、酒等)、菜类、果类、鸟兽类、鱼虫类等六大类,653种。每种均以《本草纲
见外科证治全生集条。
【介绍】:唐代医家。撰有《广黄帝本行记》,已佚。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望江南之别名,详该条。
经验方。见《江西中医药》1956.2。砒石二份,豆豉十七份,江米粉一份。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0.09~0.15克,夏季停服。治寒喘。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紫金丹加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