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通天,见该条。
证名。见应候条。
证名。指四肢活动受限,不能抬举。多因风袭经络,或脾胃虚衰及积热所致。《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备急千金要方·诸风》:“脾虚寒,厉风所伤,举体消瘦,……四肢不举,身重
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
即舌苔。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2卷。元·李汤卿撰。全书依次为原道统、推运气、明形气、评脉法、察病机、理伤寒、演治法、辨药性、十八剂共九部分。论述简要,颇能融会诸家学说。李氏将方剂的类别分为轻、淡、清、解、缓、火、暑、湿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辅助主干的骨骼。①指腓骨。《医宗金鉴》:“小腿骨……在后者名辅骨,其形细。”②指桡骨。《医宗金鉴》:“臂骨有正辅两骨,辅骨在上,短细偏外。”③指挟膝两侧之骨。包括股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
①病因。即暑邪。《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证候。外感暑邪的热证。《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暑热深入,伏热烦渴。”
【介绍】:见汪光爵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