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脘部痞满结痛,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致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心下脘腹满而坚,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为
见人参考条。
见《齐民要术》。为罗勒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尚先条。
见桐君药录条。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放在清水或其他液体(醋、药汁等)内煎煮。如芫花用醋煮,可减弱其毒性;朴硝与白萝卜同煮成玄明粉。②即煎药法。详该条。
①小儿头面部望诊的部位。即耳前锐发下,平耳壳根前方,相当和髎之处。明·方贤《奇效良方》:“太阳脉红至太阴,内外有热,又连文台,热极不解;至武台,渐生变证。”②推拿穴位名。即虎角。见该条。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
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下痢。详该条。
即盘肠生。《杜氏女科辑要》:“临产子肠先出,产后肠不收,名曰盘肠献花。”详盘肠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