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即顶门痈。详该条。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甲乙即甲日与乙日。甲乙属木,木分阴阳。甲为阳木,内应足少阳胆经,故胆旺于甲日;乙为阴木,内属足厥阴肝经,故肝旺于乙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
见诊宗三昧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东旸。江苏江阴人。著有《医学求是》、《吴东旸医案》(1879年)。
病证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多由风邪冲于肝胆所致。本症睑边眦内,甚则连及睛珠,痒极难忍。为目痒之重症,详该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尤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