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名为小儿丁奚病。指小儿疳疾,骨瘦如柴,其形似“丁”之证。属于脾胃虚损,气血衰惫,以致出现面色苍白,低烧潮热,四肢细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腹胀脐突,以及食多吐逆、泄泻无度
指骨髓。《灵枢·五癃津液别》:“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痠。”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涌泉,见该条。
【介绍】:见李梴条。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根之别名,详该条。
即健脾。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经脉专书。2卷。日本·安井元越撰。刊于1764年。1937年上海医界春秋社影印。原书用汉文写成,书中考证《内经》等中国古医书,分记经穴位置并附以“师说”及按语,作者本人亦颇多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