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读本
见医学便览条。
见医学便览条。
以感觉异常为表现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以疼痛为主者称“循经性疼痛”;以其它异常感觉如麻、冷、热、痒、酸胀、蚁走样、吹风样或流水样感为主者称“循经性异感”。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异感,均属自发性循经感觉病
①六淫病邪中的风、暑、燥、火等四种邪气。因其致病多表现为阳热证候,易伤阴津,故名。②侵犯阳经的邪气。
4卷。清·谢玉琼撰于1748年。本书系参考多种麻疹专著,予以删补编订而成。卷1概述麻疹及其辨症治疗、常用药物等;卷2~4介绍麻疹发病每个阶段的症候与变证的具体治法。全书共108篇。每篇均有歌诀及论说,
【介绍】: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载,俞氏曾为季梁治病。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2卷(一说3卷)。刘宋·胡洽撰。原书已佚,后世医籍如《外台秘要》、《医心方》等均有引录。简称《胡洽方》。
【介绍】:见郑重光条。
病名。①指肺受风邪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肺,用五味子汤。②指类似酒鼓鼻的病症,见《丹溪心法·鼻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多因肝火暴盛,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致。症见颈生瘿块,皮色紫红,上有交叉露现的赤脉红丝。治宜滋阴抑火,养血化瘀。用芩连二母丸,或以海藻、海蛤、昆布、泽泻、猪靥、黄
即清心包之热邪。经言: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宫城也。故称。详清心条。
①指邪气轻浅的病证。《灵枢·刺节真邪》:“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②指中里的病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此处小邪,后世注家有多种解释:《金匮要略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