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
医学分科之一。针灸疗法由来已久,隋唐始设为专门的科目,宋有针兼灸科,元、明代均设有针灸科。
医学分科之一。针灸疗法由来已久,隋唐始设为专门的科目,宋有针兼灸科,元、明代均设有针灸科。
眼的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白睛,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蒟酱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章迪之子,无为(今安徽无为)人。继承父业,尤精于针法,治疗多有奇效。
①指大便溏泄之属于虚证者。多因脾胃虚弱,肾阳衰微所致。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嗳气,大便稀薄而无酸臭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等。治宜补中温肾。②指脉虚而又下泄,为阴血损耗之候。《素问·玉版论要篇》:“
病名。指杨梅疮毒内侵入血,上攻于口所致。症见环唇满口,疮毒绕生,疮水淋漓,作痛作痒。参见杨梅疮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栗庵。浙江温州人。精于喉证。采集众说,择其精要,参以亲身经验,辑成《白喉条辨》一卷,论述病源,辨证及内、外治法,禁忌等。另撰有《本草时义》一书。
养生类著作。清·冯曦撰,全书4卷。卷1怡神,卷2葆摄,卷3修炼,卷4格言。作者注重养神,认为“多忧虑之人,饮食不为肌肤,则知养神当先于养形也。”并推崇太乙真人养生七法:一少言语养内气;二戒色欲养精气;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若肺气虚服六君子汤加桔梗;肺经有热服泻白散;命门火衰而脾肺虚者服理中丸。
书名。1卷。明·缪希雍撰,庄继光整理。刊于1622年。本书以《雷公炮炙论》为主,参以作者的用药经验,分水、火、土、金、石、草、木、果、米谷、菜、人、兽、虫鱼等14类,共记述了439种药物的炮炙方法。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