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虚喉痹

阳虚喉痹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阳虚喉痹,非喉痹因于阳虚,乃阳虚因于喉痹也。盖有因喉痹而过于攻击致伤胃气者;有艰于食饮,仓廪空虚,亦伤胃气者;又有气体素弱不耐劳倦而伤胃气者。凡中气内虚,疼痛外逼,多致元阳飞越,脉浮而散或弱而涩,以致声如鼾睡,痰如拽锯者,此肺胃垂绝之候,速宜挽回元气,以人参一味浓煎,放心徐徐饮之,如痰多者或加竹沥、姜草亦可。”

猜你喜欢

  • 狗尾巴草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 睫毛的简称。详该条。

  • 养胎

    又名妊娠养胎、胎养。即妊娠期要注意饮食起居,以护养胎儿的方法。《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挟痾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血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

  • 吐丝子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菟丝子,详该条。

  • 保赤新书

    儿科著作。①清·任赞撰。2卷。刊于1789年。上卷论儿科诸病诊法及证治;下卷治疗方剂,系作者选辑前人儿科论著并附个人心得写成。②恽铁樵撰。8卷。本书主要介绍种痘和痧疹、惊风二病的病因和治法。作者用通俗

  • 手疣

    病名。见《外科百效全书》卷之四。即手发背。见该条。

  • 柔风

    古病名。指气血虚而风邪入中,表现为四肢缓弱,腹里拘急的一种疾患。《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血气俱虚,风邪并入,在于阳则皮肤缓,在于阴则腹里急。柔风之状,四肢不能收,里急不能仰。”治宜独活葛根汤等方。

  • 上树蜈蚣

    ①见《重庆草药》。为走游草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常春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 滕可斋

    【介绍】:见滕弘条。

  • 上骱手法

    正骨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