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紫花地丁、蚤休、山慈菇。为细末,每服一字,开水送下。治痘毒及痘黑陷倒靥,干枯不起。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同气营两清。详该条。
指肾脂。《本草纲目》豕条:“,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颐。”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惊风辟妄》。指小儿急慢惊风。详搐条。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夏天无之别名,详该条。
即夹惊伤寒,详该条。
舌体枯瘦,中色黑无苔。多因伤寒发汗太过,津枯血燥所致,可用炙甘草汤加减滋养阴血(见《伤寒舌鉴》)。
见《履岩本草》。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