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中之阴

阴中之阴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阴性的事物,又居于阴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②足太阴经脉根起于足大趾之端的隐白穴。《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猜你喜欢

  • 妊娠胸胁胀满

    病证名。即子悬。详该条。

  • 金盆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 推骨节

    小儿推拿治疗方法名。又称推脊。《厘正按摩要术》:“推骨节,由项下大椎,直推之龟尾,须蘸葱姜汤推之,治伤寒骨节疼痛。”有退热作用。

  • 养胃

    即清养胃阴。是治疗胃燥津伤、胃阴不足的方法。症见胃部灼痛或胃中不舒,易饥,大便燥结,口干咽燥,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等。用益胃汤,五汁饮等方。或选用沙参、玉竹、麦冬、石斛、生地等药治疗。

  • 李中梓

    【生卒】:1588~1655【介绍】:明末医家。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曾祖李府(字一乐)为地方武官,因抗击倭寇入侵而牺牲,父李尚袞(字补之)中进士,曾在兵部任职。他年轻时,博览群书,

  • 溃疡生肌法

    治法。出《刘涓子鬼遗方》。又名收口法。即促进体表溃疡愈合的方法。痈疽溃后毒尽而肌肉不生,形成溃疡,多由气血虚衰或治疗失当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溃疡面大者,以补益气血为主,并配合外用生肌散(膏)。

  • 赤口疮

    病证名。①见《幼幼集成》卷六。痘疮后余毒,舌上生疮,赤者谓之赤口疮。此热在心脾二经,内服洗心散,外用阴阳散(川黄连、黑炮姜研粉)敷之②见《脉因证治》卷下。系指患口疮之色赤紫者。多由血热或胃火上薰所致。

  • 明目至宝

    眼科著作。又名《明目至宝赋》。4卷。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明·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593年。卷1总论眼病,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2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歌赋,

  • 江瓘(guàn 灌)

    【生卒】:1503~1565【介绍】:明代医家。字民莹。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少时母病故,其后他自己患呕血证,医治无效,遂弃仕途,钻研医学,终成为当时名医。因有感于《褚氏遗书》中所说的“博涉知病,多诊

  • 李时珍

    【生卒】:1518~1593【介绍】: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父亲李言闻在当地以医术知名。他曾考科举,后弃儒业医,继承家学,更注重研究药物,重视实践,曾广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