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

脏腑阴阳俱虚,或气血俱虚,或肾阴阳俱虚。可因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或阴阳俱损而致。在辨证方面,既有阳虚的见证,又有阴虚的见证。治疗原则应两补阴阳,并根据阴阳虚损的情况,分主次施治。

猜你喜欢

  • 时禁

    指受四时阴阳升降规律的制约而在治疗用药方面的时令季节禁忌。《脾胃论》卷上:“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春夏阳气升发,故不宜用下法;秋

  • 温补命门

    即温补肾阳。用壮阳补火的药物,恢复脾肾阳气的方法。命门火不足,常见五更泄泻、腹痛肠鸣、四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用四神丸、右归丸之类。

  • 奇恒

    异于平常之意。《素问·疏五过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又《病能论》:“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

  • 三钱三

    见《广西中草药》。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 阴阳失调

    亦称阴阳偏胜。病机的概括。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间,以及物质与机能之间,必须经常保持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是健康的表现。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正是各种原因引致体内阴阳失却

  • 偶中

    指巳时。详十二时条。

  • 毛刺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是指浅刺皮肤治疗肤表痹症的方法,现在常用的皮肤针刺法,即属此。以其病处浮浅,针刺浅及皮毛,故名。

  • 华佗内事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已佚。

  • 凉伞草

    见《质问本草》。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 卤盐

    出《吴普本草》。即卤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