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亚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痔横在肛门。”即肛裂。参见肛裂条。
即瞳神。《灵枢·大惑论》:“骨之精为瞳子。”详瞳神条。
指孔道。《灵枢·刺节真邪》:“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
见《岭南草药志》。即白背叶,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地锦草之别名,详该条。
主里热证。黄色越深,表示邪热越重。微黄薄苔,为外感风热。黄厚干燥,为胃热伤津,若老黄而燥裂,则属热极。黄而厚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舌质淡、苔微黄而润,则属脾虚有湿。色黄而淡润的厚苔是浊苔,多属湿滞
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一卷。亦称痱子,即疿疮。见该条。
病证名。衈者,“耳血也”(《玉篇》)。《红炉点雪》卷一:“耳出血曰衈。”系指耳中出血。由少阴亏损,虚火上炎致者,耳中血出淡红,不疼不肿,或兼见手足心热,唇红颧赤,脉象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止血。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