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蓬莪术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东汉时期民间医生。霸陵(今陕西长安县附近)人。亲自入山采药,在长安出售,口不二价,前后达三十余年。因有“韩康卖药,言不二价”的故事。
见《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出《养生主论》。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邪客》。即拘挛。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林绳墨·眩运》。又称晨晕、早起眩晕。指眩晕之常发生于清晨者。多因阳虚及痰浊固结所致。详晨晕、早起眩晕、阳虚眩晕、痰晕条。
见孙文垣医案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老鼠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胞衣早破,引起的胎涩难产。《临产须知》:“胞衣先破,其故有二:一因母弱气血虚,胞衣薄,儿身转动,随触而破。一因儿身未转,坐草早,用力狠,以致胞破久,血水干,产路涩,儿难下。急用加味芎归汤加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