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隔山消

隔山消

《中药大辞典》:隔山消

药材名称隔山消

拼音Gé Shān Xiāo

别名隔山撬(《分类草药性》),隔山锹(《天宝本草》)。

出处《纲目》

来源萝藦科植物耳叶牛皮块根。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部产四川、江苏、江西等地。

性状干燥块根呈圆柱形,微弯曲,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2~3厘米。外表黄褐色或红棕色,栓皮粗糙,有明显纵横皱纹,皮孔横长突起,栓皮破裂处露出黄白色的木质部。质坚硬,断面淡黄棕色,粉质,有辐射状花纹及鲜黄色孔点。气无,味先苦后甜。

化学成分根含淀粉44%,又含皂甙。

性味①《贵阳民间药草》:"甘苦,平,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养阴补虚,健脾消食。治虚损劳伤,痢疾,疳积,胃痛饱胀,白带,疮癣。

①《纲目》:"主腹胀积滞。"

②《草木便方》:"醋磨涂癣。"

③《分类草药性》:"消食积,下乳,补虚弱。"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疮毒、鱼口。"

⑤《陕西中草药》:"滋阴养血,健脾顺气,镇静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胀,虚劳,肾虚腰痛,阳萎,小儿痞块,白带,乳汁不足。"

⑥《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水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⑦《江西草药》:"清热解毒,顺气止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复方①治痢疾:耳叶牛皮消根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食积饱胀:隔山消一钱。打成粉子,用开水吞服,每天一次。(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③治胃气痛,年久未愈:隔山消二钱,万年荞一钱。打成细粉,每天三次,每次用开水吞一钱。(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④治多年老胃病:隔山消一两,鸡屎藤五钱。炖猪肉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气膈噎食,转食:隔山消二两,鸡肫皮一两,牛胆南星朱砂各一两,急性子二钱。为末,炼蜜丸,小豆大。每服一钱,淡姜汤下。(《孙天仁集效方》)

⑥治小儿痞块:隔山撬一两。煎水加白糖当茶喝,每日三、五次。(《陕西中草药》)

⑦治小儿疳疾,隔食,并能开胃健脾:隔山消、苦荞头鸡屎藤马蹄草、鱼鳅串、侧耳根。研末,加石柑子叶、鸡内金,蒸鸡子服。(《四川中药志》)

⑧治食疟:隔山消(细末)五分,地枯牛三个(去头、脚,焙焦,研末)。混合,用米汁送下。(《贵阳民间药草》)

⑨催乳:隔山撬一两。炖肉吃。(《陕西中草药》)

备注本品在江苏作白首乌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隔山消

药材名称隔山消

拼音Gé Shān Xiāo

英文名Root of Wilford Swallowwort

别名隔山撬、隔山牛皮消、白首乌、白何首乌、山瓜蒌

出处出自于《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隔山消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草质藤本。肉质根近纺锤形,长约10cm,径约2cm,灰褐色。茎被单列毛。叶对生;叶片薄纸质,卵形,长5-6cm,宽2-4cm,先端短渐尖,基部耳状心形,两面被微柔毛;基脉3-4条,放射状,侧脉4对。近伞房状聚伞兵花序半球形,有花15-20朵,花序梗被单列毛;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淡黄色,辐状,裂片长圆形,外面无毛,内面被长柔毛;副花冠裂片近四方形,比合蕊柱短,先端截形,基部紧狭;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下垂,花柱细长柱状略突起。蓇葖果单生,披针形,长达12cm,直径约1cm。种子卵形,顶端具长约2cm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每拔800-1300m的山坡、山谷或灌木丛中、路边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纺锤形,长10-20cm,直径1-4cm,微弯曲,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破裂处显黄白色木部。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灰白色,微带粉状。气微,味苦甜。

化学成分根中分离得到隔山消甙(wilfoside)C3N、C1N、C2N、C3G、C1G、C2G[1]、D1N、K1N、M1N、F1N、W1N、G1G[2]。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沙。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边缘内卷。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显粉性,有放射状略突起的盘脉纹。周边黄褐色或浅黄色。质脆。无臭,味先微苦后略甜。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健脾胃;解毒。主肝肾两虚;头昏眼花;失眠健忘;须发早白;阳痿;遗精;腰膝酸攀登;脾虚不运;脘腹胀满;仞欲不振;泄泻;产后乳少;鱼口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痢疾:耳叶牛皮消根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食积饱胀:隔山消一钱。打成粉子,用开水吞服,每天一次。(贵州《常用民间草药 手册》) ③治胃气痛,年入未愈:隔山消二钱,万年荞一钱。打成细粉,每天三次,每次用开水吞 一钱。(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④治多年老胃病:隔山消一两,鸡屎藤五钱。炖猪肉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气膈噎食,转食:隔山消二两,鸡肫皮一两,牛胆南星朱砂各一两,急性子二钱。 为末,炼蜜丸,小豆大。每服一钱,淡姜汤下。(《孙天仁集效方》) ⑥治小儿痞块:隔山撬一两。煎水加白糖当茶喝,每日三、五次(《陕西中草药》) ⑦治小儿疳疾,隔食,并能开胃健脾:隔山消、苦荞头鸡屎藤马蹄草、鱼鳅串、侧耳根。研末,加石柑子叶、鸡内金,蒸鸡子服。(《四川中药志》) ⑧治食疟:隔山消(细末)五分,地牯牛三个(去头、脚,焙焦,研末)。混合,用米汁送下 。(《贵阳民间药草》) ⑨催乳:隔山撬一两。炖肉吃。(《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纲目》:主腹胀积滞。

2.《草木便方》:醋磨涂癣。

3.《分类草药性》:消食积,下乳,补虚弱。

4.《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疮毒、鱼口。

5.《陕西中草药》:滋阴养血,健脾顺气,镇静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胀,虚劳,肾虚 腰痛,阳萎,小儿痞块,白带,乳汁不足。

6.《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水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7.《江西草药》:清热解毒,顺气止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鹳骨

    《中药大辞典》:鹳骨药材名称鹳骨拼音Guàn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骨胳。原形态白鹳(陶弘景),又名:冠雀(《后汉书》),鹳雀、负釜、黑尻、背灶、皂裙(陆玑《诗疏》),鹳(《别

  • 尖齿耳蕨

    药材名称尖齿耳蕨拼音Jiān Chǐ ěr Jué英文名Sharp-tooth Shield Fern别名岩山鸡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尖齿耳蕨的根茎。拉

  • 核桃楸

    药材名称核桃楸拼音Hé Tɑo Qiū别名山核桃、胡桃楸来源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以种仁、青果和树皮入药。夏秋采青果趁鲜捣碎泡酒备用;秋季采成

  • 肝风草

    《中药大辞典》:肝风草药材名称肝风草拼音Gān Fēnɡ Cǎo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全年可采,多鲜用。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多年生草本。鳞茎灰黄色,内层白色含粘液,直径约2

  • 厚叶子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厚叶子树药材名称厚叶子树别名千年青、百年青、黑果清香桂来源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云南野扇花Sarcococca hookeriana Baill.,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苦、

  • 活血丹

    药材名称活血丹拼音Huó Xuè Dān别名遍地香、地钱儿、钹儿草、连钱草、铜钱草、白耳莫、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午年冷、遍地金钱、金钱早草、金钱 艾、也蹄草、透骨消、透骨风、过墙风、甾骨风、蛮子草

  • 蜜蜡

    药材名称蜜蜡拼音Mì Là别名蜡(《肘后方》),蜜跖(《本草经集注》),蜂蜡(《现代实用中药》)。出处《本经》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工蜂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春、秋二季,将取

  • 土麦冬

    药材名称土麦冬拼音Tǔ Mài Dōnɡ别名麦门冬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山麦冬、阔叶山麦冬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riope spicata(Thunb.)Lour.[Convalla

  • 西藏桃叶珊瑚根

    药材名称西藏桃叶珊瑚根拼音Xī Zànɡ Táo Yè Shān Hú Gēn别名紫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喜马拉雅珊瑚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cuba himalaica Hook f

  • 血党

    药材名称血党拼音Xuè Dǎnɡ别名珍珠盖伞、假血党、大巴戟、石狮子、铁郎伞、美女怀胎、散血丹、小罗伞、小凉伞、斑叶朱砂根、活血胎、腺点紫金牛、郎伞、铁雨伞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山血丹的根或全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