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即温阳利湿,详该条。
见喉科紫珍集条。
以两侧同名井穴、背俞对热源的敏感差异测知脏腑、经络虚的方法。一般以点燃的缐香为热源,置于穴上固定高度或有节律的上下雀啄,测定病人感到烫热时所需时间,然后比较两侧读数,高者为虚,低者为实。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水或多或少。详该条。
五疳之一。出《颅囟经》卷上。又名筋疳、风疳。《证治准绳》引杨氏云:“肝疳者由乳食不调,肝脏受热所致也。”主要症状为面目、爪甲发青,眼涩不能睁开,昏暗雀盲成为疳眼(详疳眼条),同时伴有肚大筋青,体瘦,大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足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见该条。
病名。见《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下。此症因感受风热,或劳力,或饮酒厚味,或郁怒而生。症见喉下及腮下俱肿,舌卷硬顶上腭;咽喉肿痛难咽,或身发寒热。舌苔厚,脉数等。治宜疏风解毒,消肿利咽。可选用三黄凉膈散加荆
又名脚踏莲花生、踏盐生、踹地生、倒生、颠倒、逆生、逆产。属臀足位分娩。